眼看着就要到儿童节了,
你对于儿童节的印象是什么?
儿童节
对于儿童节的印象,是学校举办的园游会还是幸运转盘的麦芽糖画?
是点在额头的口红美人痣还是表演第一的小红花?
是橘子味的冰棍儿还是五毛一斤的大西瓜?
是上发条的铁皮青蛙还是旧花布做的沙包?
儿童节好像总是和玩乐联想在一起,那我国古代的儿童都玩些什么呢?
首先,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古代的“儿童”。
在我国古代,对于“儿童”其实并没有一个很明确或是整体的概念描述,主要都是以一种状态来表现“儿童”的稚气和童真。
所以,在古代常用以“童”、“稚”来称呼心智尚未长开的儿童。
除此之外还有《两小儿辩日》里的“小儿”,或者经常在《西游记》里面看到的“童儿”,或者其他文学作品中,提到的“稚子”等。
这些都是古代关于“儿童”的别称。
古代儿童
《说文解字》
我们现代的儿童是指0-18岁的人,但是在古代,“儿童”的范围更广。
《说文解字》:
“僮,未冠也。从人童聲。徒紅切。”
这里的“未冠”都表示年幼未成人者。
既然提到“冠”,那么我们还需要再衍生一下。
古时男子成年的标志是行冠礼,一般在二十岁。古代女子成年的标志则是可以嫁人,许嫁时行插笄之礼。
那么也就是说,古代的“儿童”有着很具体的性别之分,男性是0-20岁,女性是0-15岁。
(就......emmmm......)
藏钩、斗草
要说古代儿童都玩些什么,其实和我们小时候玩的好像也差不多。
在陆游写的《农家六首 其六》中描述道:
“ 诸孙晚下学,髻脱绕园行。
互笑藏晚拙,争言斗草赢。
爷严责程课,翁爱哺饴饧。
富贵宁期汝?他年且力耕。”
诗歌大意是写:
“放学晚归的这家那家的好几个小孙儿,在园中肆意奔跑玩闹,以致发髻都松脱了。他们沉迷于“藏钩”、“斗草”的游戏,互相争辩输贏,玩得不亦乐乎。父亲严令他们完成功课,祖父则拿给他们甜美的饴糖,不期望孙子们成为世间的什么伟人,只要能成个好老百姓就行了。”
这首诗,既描绘了儿童的稚拙天真,又表达了老一辈对孙儿的爱怜与关切。
同时,我们也注意到“藏钩”、“斗草”两个游戏,那这两个游戏是什么呢?
“藏钩”:一种让人猜手掌里捏着的东西的游戏。
“斗草”:就是用两株草缠绕在一起,拉扯,谁的先断掉就输了。
这么一解释,是不是似曾相识,小时候和小伙伴玩游戏的画面也依稀浮现在眼前。
垂纶
钓鱼,在古代也是小孩子很喜欢的娱乐项目。(一些钓鱼萌新的光环傍身)
在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《小儿垂钓》里便有这一情景:
“蓬头稚子学垂纶,侧坐莓苔草映身。
路人借问遥招手,怕得鱼惊不应人。”
诗中描述了一个头发蓬乱、稚气未脱小孩在河边学钓鱼,侧身坐在青苔上,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。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,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。
诗中虽然没有语言的对话,却写出了儿童的满满童趣,感觉和杜牧的“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
节日快乐
从上面这些古诗中,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儿童日常娱乐活动的一个缩影。
活泼而洒脱,单纯而快乐。
世间诸多纷扰之事在孩子们的眼中,都不是什么大事,眼见的斗草和水底的鱼儿才是当前的要紧之事。
活在当下并乐在其中,应该就是儿童之所以烂漫欢脱的缘由。
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人生中,都能明白这个简单的人生道理。
提前祝大家,儿童节快乐。
【参考文献】
《说文解字》
简称《说文》,是由东汉经学家、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,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,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。
《农家六首 其六》 宋·陆游
《小儿垂钓》 唐·胡令能
更多电子资源,美斯齐在线书库即可查阅
文案 | 猫她(如需转载,请注明出处)
排版 | 猫她(部分图源自网络,侵删)